当前位置: > 典型风采 > 典型事迹 >

典型事迹

“扶贫书记”李志强

发布日期:2017-12-06 08:48    来源:未知    作者:admin

老法官带着感情扶贫 鞠躬尽瘁倒在访贫路上

李志强是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同心垸村扶贫“第一书记”。在任期间,他用实际行动交出让群众满意的扶贫“答卷”,用责任担当谱写质朴而高尚的生命之歌。2017年3月3日,他在入村开展扶贫工作期间因突发心肌梗塞及脑溢血不幸离世。2017年9月,李志强荣登“中国好人榜”。

   W020171129350177443958.jpg

当许多人梦想植根城市,他重返乡村成为精准扶贫的造梦人;当许多人选择避难就易,他迎难而上甘做躬身为民的孺子牛;当许多故事还在续写,他以敬业奉献为定格的人生留下鲜明的注脚。一路艰辛一路歌,不逐名利不逾矩,他是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同心垸村村民心中永远的扶贫“第一书记”李志强。

2017年3月3日是许多同心垸村村民难以忘怀的一天。那天上午,李志强如同往常一样早早地赶到村里开展扶贫工作,村干部见他脸色煞白,劝他取消行程,但李志强坚称:“扶贫工作等不得!”谁都没有想到,就在走访困难村民的路上,李志强倒下了,因突发心肌梗塞及脑溢血,他再也没能回到一直坚守的扶贫战线,永远离开了让他牵肠挂肚的困难村民。在他遗留下的日记本中,写满了这几年来的扶贫心路……

一、带着对群众的深切情感 他开启了扶贫之路

谈起李志强,评价最多的是“这人太认真”。就凭这股认真劲儿,李志强自参加工作以来就成为人们眼中的实干家。在最初蔡甸区人民法院书记员的岗位上,在处理繁杂琐碎的居民纠纷案件中,李志强总结出一套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:深入基层,像了解自己一样去了解群众。

这套方法后来也被李志强运用到乡村工作实践中。1990年,他作为年轻优秀干部被选调至乡镇工作,一待就是7年。深入田间地头,深入农户家中,他的足迹走遍了蔡甸区奓山街、张湾街、柏林乡的村镇,与村民们结下难以割舍的情结。直到调回蔡甸区人民法院,他依然不忘对村民们的句句承诺。

随着阅历的增长,李志强更设身处地地为群众排忧解难,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见解与体会。2015年10月,得知为响应精准扶贫号召,单位组建了扶贫工作队与贫困村对接,李志强主动请缨到蔡甸区张湾街同心垸村担任扶贫“第一书记”。当申请批准下来的第二天,他就带着2名扶贫队员来到同心垸村。

入村后,村委会拿出早前摸排的贫困户名单,但李志强却坚持要一一上门,做到心中有数。他向村支书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:“给我找个床铺,我要到村民家摸摸情况。”在随后的一周,李志强挨家挨户上门了解经济情况,特别是困难户的贫困原因。由于村民大多早出晚归,李志强特地利用清晨和晚上的时间入户调查,以探询到的实际情况拟定贫困户名单:共有33户101人纳入帮扶对象,这一结果得到村民们的一致认同。

W020171129350173867406.jpg

李志强(左一)慰问张湾街同心垸贫困户

驻村就是“驻心”,就这样带着感情,真正“沉”到乡村,不到半年时间,李志强就成为了同心垸村“问题专家”。病、残、缺劳力、缺技术、交通不便、设施滞后等,摸准了致贫的“脉”,李志强在同心垸村“对症下药”,帮助贫困户治贫。

二、他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 扶贫工作初见成效

“真实才能精准。”这句话李志强常挂在嘴边。在一次次进村入户、走访调查后,他切实感受到扶贫攻坚的重担,也下定决心杜绝小打小闹,将治贫治到根上。在他的号召下,全村共同制定同心垸村扶贫建设五年规划。与蔡甸区人民法院建立结对帮扶,每一户贫困户明确帮扶责任人;开展基础设施建设,修建水泥路1400米,田间碎石路2200米,修建连村公路900米,硬化排水沟3000米;面向全村特别是贫困户家庭开展技能培训……规划中的具体措施让村民们纷纷拍手叫好,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,全村上下洋溢着奋斗热情。

开展扶贫工作,李志强着力寻找适宜同心垸村“生长”的脱贫“土壤”。通过实地考察,他发现同心垸村过去以棉花、小麦、玉米为主的个体小型种植模式经济效应较低。于是他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开展蔬菜种植,推进土地集体性流转。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对土地流转不了解也不接受,为做好宣传、沟通工作,李志强走进农家大门,敲开村民心门,从法律法规到惠农政策,反复上门讲解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及好处。最终村民们的顾虑打消了,1200亩土地流转如期完成,300多户村民因此受益。握住了“土地的金饭碗”,农户自身的“造血功能”得到了增强。

W020171129350174176663.jpg

李志强(左一)带队下乡

迈开“扶贫+项目”的第一步,接下来的路怎么走?李志强将目光投向了邻近村镇,带着问题走出去,好的做法“请”回来。通过四处“取经”,李志强和同心垸村的村干部打开思路,放开手脚,一方面引进玉米加工等产业项目,拓宽销路,增加就业,拉动经济;另一方面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,邀请农业专家为缺乏技能的村民授课,帮助残疾村民申请补贴和救助等,一户一策不漏一人。再加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推进,在李志强和村干部们的齐力推动下,“造血式扶贫”模式在同心垸村开展得风生水起。截至2016年已有7户22人脱贫,同心垸村也从原来亏损80多万元的贫困村扭亏为盈,村集体经济累计结余40余万元。

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,李志强结识了许多村里的“亲戚朋友”,“老大哥”杨发林就是其中之一。第一次来到杨发林家,李志强就坐不住了。这一家蜗居在不足40平方米的简陋房屋,屋顶多处漏水,墙体裂缝容得下两根手指,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,因为疾病缠身,杨发林和老伴没有办法改善处境。

这些李志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他找来专业机构对杨发林家房屋进行检测。经检测此房屋已达最严重的D级危房标准,李志强当场承诺在下一个雨季来临之前,帮助杨发林一家完成房屋重建。说做就做,跑街道办事处,跑街房地部门,李志强亲力亲为,为杨发林家申请到2万余元危房改造补助,使这一家很快搬进了暖暖的新家。

三、他带走了村民和亲人的眷恋 留下了未尽的扶贫事业 

463天92次入村扶贫,主审200余件案件……翻开李志强的日记,朴实的字句间浸满对扶贫工作和本职工作执着坚守的情感与决心。作为蔡甸区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,李志强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沉重的办案任务,但他从未松懈同心垸村精准扶贫的责任与担当。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中,他以法律知识传递法治温暖,用真情实意帮扶困难村民。

带着感情扶贫,李志强收获了村民们朴素炙热的情感回馈。“他是我们的好书记!”说起李志强,村民杨振红连连竖起大拇指,村支书杨玉清眼中不禁泛起泪花。丰收的季节,村民徐培青给李志强送来一个亲手种的南瓜,不想一声婉拒让这份未送出的心意成为永远的遗憾。在李志强的帮助下,乡亲们口袋鼓起来了,可他却离开了,全村人无不为之痛心。

W020171129350174210872.jpg

李志强自修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

区环保局一名工作人员说:“因行政非诉案件的审查和执行工作,我与李法官打交道多年,他是个正直为民的好法官!”

李志强的父亲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“南下干部”,已耄耋之年的老党员,多年的家庭熏陶培养了李志强一生淡薄名利,洁身自好优良品质。李志强的妻子罗丽霞退休前是一名商业服务行业的下岗人员,在单位改制时,她曾恳求丈夫跟所办案的行政机关“通融”一下帮助换个单位,但遭到他的断然拒绝。从2004年下岗,整个家庭全靠李志强微薄的工资收入维持。女儿李红悔恨地说:“父亲一生未穿过象样的衣裳。”在她的印象中,他仅有的只是工作制服,虽然旧一点,但看上去依然整洁大方。

李志强走了,带走了村民们的眷恋,留下了未尽的事业。如今,在同心垸村村委会精准扶贫攻坚作战室,依然保留着“李志强”的工作牌。人生有时,“志”强不息,精准扶贫在路上。

(稿件来源:湖北省文明办 )

编辑点评:

扶贫的担子很重,他一肩挑起对乡亲们的脱贫承诺,不到两年时间便让贫困村扭亏为盈;扶贫的工作很难,他沉下去敲开村民的心门,让困难群众真正得到实惠。他始终将村子能否摆脱贫困、村民是否安居乐业摆在首位,默默耕耘、无私奉献。他是众多奋战在基层一线扶贫干部的缩影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他们。

Copyright © www.finemetalmes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365体育在线直播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
地址:嘉峪关市新华南路17号 邮编:735100 电话:0937-6225663
本站由兰州网站建设业聚质提供技术支持

点击我关闭
点击我关闭